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最新韩剧,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专区,久久精品国产大片免费观看,宝宝断奶后老公又吃了两年

搜索

20780

主題

西南

利弊權衡下的貢嘎大環線變遷史

[復制鏈接] 查看:10658 | 回復:1
發表于 2025-3-24 15:56 1 只看該作者 | 倒序瀏覽 | 只看本帖大圖

——前言

貢嘎山(Minya Konka),在如今的戶外圈里,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。隨著2018年中國登山者李宗利、童海軍登頂貢嘎山的消息傳遍,這場距離1957年中國中華全國總工會那次悲壯的攀登已經過去了61年,這是振奮人心的登頂。然而,時隔六年,2024年,陳楚俊、王永鵬、童海軍三位年輕的攀登者又一次成功登頂,書寫了中國第三次站立在蜀山之王的傳奇。


然而這座距離人類聚集地如此近的山峰,甚至在天氣晴朗的季節,在成都都可以看到橫亙在西邊的貢嘎群峰,在早期的中國,是一片灰暗。


如此駢列而凝聚之七大雪山,生于名城打箭爐附近,而復逼臨漢地。乃數千年來,漢人熟視若無睹也。”任乃強在《西康圖經•地文篇》山脈•木雅貢噶篇如是說。


利弊權衡下的貢嘎大環線變遷史


一、西方早期探險——約瑟夫.洛克


1930年前后,約瑟夫·洛克成為第一個真正站在貢嘎山下的西方人。在這之前,貢嘎山的探索已歷經了近50年,而貢嘎山的聲名鵲起,始于約瑟夫•洛克193010月在《國家地理雜志》發布的貢嘎文章——“貢嘎榮光(The Glories of the Minya Konka)”,在這篇文章中,洛克粗略測得貢嘎山高度為25600英尺(約合7802米)。

利弊權衡下的貢嘎大環線變遷史
美國《國家地理雜志》193010月號頭條文章:約瑟夫洛克的《貢嘎榮光》。來源:《國家地理雜志》1930


洛克探索貢嘎也并非偶然,他于1928年在貢嘎嶺(今稻城亞丁地區)考察時,曾在這一百多公里外的地方遠遠望到過貢嘎山,貢嘎的突兀高拔給了他很深刻的印象。當時他的向導告訴他,遠方的那座山叫木雅•貢嘎(Minya Konka)。于是在第二年,洛克執意尋找那座他曾遠遠望見的山。

利弊權衡下的貢嘎大環線變遷史

洛克先是在暮春時節到達了玉龍西。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,他在河谷東側的玉龍山頂上見到了腳下布曲河谷(即今莫溪溝)對面的木雅貢嘎、娘波貢嘎、郎格曼因和達多曼因峰。隨后他向北翻越玉龍梁子、進入折西溝和日烏且溝考察冰川和山峰,并向北抵達打箭爐。在那里作了兩周的休整,又在六月從玉龍工,原路返回玉龍西,決定翻過子梅埡口前往貢嘎寺(Konka Gompa)。


利弊權衡下的貢嘎大環線變遷史

與洛克幾乎同時進入貢嘎山考察的,是十分鐘情自然風光的美國總統老羅斯福(西奧多•羅斯福)的兩個兒子:小西奧多•羅斯福(Theodore Roosevelt, Jr.)和科米特•羅斯福(Kermit Roosevelt)率領的熊貓探險隊。


他們專注于熊貓,未能過多考察山峰,卻在1929年下半年所出版考察報告的地圖上、在打箭爐以南留下了一個三萬英尺的問號標記和一個標明貢嘎(Koonka)的題注。其后的海姆、波德塞爾,在敘述時無一未提及過這個“30,000?”的符號曾帶給他們的疑惑和吸引力。洛克和羅斯福兄弟的報告在美國幾乎同時出版,兩部文章配合作用,把貢嘎山的神秘和魅力在西方世界渲染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

利弊權衡下的貢嘎大環線變遷史

海姆1930年拍攝的勒多漫因冰川。來源:Arnold Heim, The Glaciation and Solifluction of Minya Gongkar, the Geographical Journal, Vol.87 No.5 (May, 1936), pp.444-450


利弊權衡下的貢嘎大環線變遷史
洛克所攝小貢嘎(Chiburongi Konka)來源:國家地理雜志1930.10

注:部分內容引用于戶外探險OUTDOOR和大橫斷-尋找川滇藏第2版



二、從木雅藏族轉山推測到早期貢嘎大環線


今天的子梅村到玉龍西(又稱玉龍石、玉農希等,為藏音的不同轉譯)的一段在西方人到來前早已有原住民,第一個在折多山或在玉龍梁子(今加折拉山口,或稱盤盤山埡口,Djesi LaDjezi La)上見到這群山峰的人沒法考證。


利弊權衡下的貢嘎大環線變遷史


我從《貢嘎活佛轉》等典籍和藏傳佛教的傳播史中,我推測,當地木雅藏族對于貢嘎山的崇拜始于噶瑪噶舉派-貢嘎寺的建立和宗教影響。當地的木雅藏族,也會在冬季農閑時,整個村子一起出發轉山。從康定老榆林村出發,經上日烏且埡口進入莫西溝,再到老貢嘎寺朝拜,最后從巴望海到草科鄉出山,乘車回到康定結束。



利弊權衡下的貢嘎大環線變遷史

徒步貢嘎山,一直以來兩條線路最為經典,一條是從新都橋經甲根壩到玉龍西,再翻越子梅埡口。另一條便是康定老榆林進山,翻日烏且埡口到草科鄉出山的傳統大環線,這條線也是近十年以來傳統的貢嘎大環線,我想早期的線路開發者是考慮到遵守當地的信仰習慣,遵守傳統的轉山線路,當然,網絡的發展,在無形中也有了推波逐流的影響,直到近兩年。


三、傳統大環線的利與弊-日烏且埡口


隨著近些年網絡的發展,戶外運動意識的提升,傳統的大環線正在發生在改變。早些年,前往貢嘎大環線徒步仍然是一條具有挑戰的線路,時間長、海拔高,也和早期川西各個線路的包容開放有關,讓貢嘎大環線成為進階線路,而非一條入門級線路。

利弊權衡下的貢嘎大環線變遷史

冷嘎措的火爆,讓更廣的人群見到了貢嘎的別樣魅力。而大環線,正在以新的方式迭代。傳統的大環線,拋開戶外人的情懷,實際上也有許多不便之處。

1、從老榆林進山到貢嘎寺,徒步需要43晚,翻過4900米的日烏且埡口,數十公里的跋涉才能見到貢嘎山,而在日烏且河谷和莫西溝河谷,都無法見到主峰的影子,河谷獨特的地貌形成的小氣候頻發,特別是在暑假,往往讓慕名而來的驢友吃盡了苦頭。

2、翻過日烏且埡口下到莫西溝尾巴,需要過河3次,這里地勢陡峭,河流湍急,河面開闊,是極具危險的地段。

3、翻過日烏且埡口后,出現突發事故下撤的難度極大,往前到貢嘎寺再到子梅村需要一整天,往后回到康定還得翻過日烏且埡口,這是艱難的抉擇時刻。

4、巴望海段也受河流的影響,在早些年,草科也是受到自然災害頻發影響的地區。


利弊權衡下的貢嘎大環線變遷史


于是,在冷嘎措的日益火爆和傳統大環線弊端更加突出時,傳統大環線逐漸走向歷史的舞臺。

中間的那段過渡時期,我們嘗試從莫西溝尾,翻越玉龍西埡口前往玉龍西村,直到日達曼埡口的發現。


四、權衡下的日達曼埡口

盤盤山埡口,是日烏且埡口的備選方案,在春雪季和冬雪季時,馬幫無法翻越埡口的最佳選擇,早些年,各戶外組織也保持的難得的共識,不會走大環線。相比上日烏且營地近距離觀看嘉子峰、小貢嘎、勒多曼因等山峰的超五星營地,盤盤山營地就平凡了許多,除了埡口遠距離的雪山,幾乎也只有永遠做備選的份。

利弊權衡下的貢嘎大環線變遷史

我想,沒有人會不喜歡上日烏且營地。在群山環繞的河谷,巨大的雪峰在這里,這條山谷是攀登者的樂園,是戶外的天堂。早些年,無數次,勒多曼因雪山、冰川、冰湖構成的風光,使得她在我心中有著重要的位置,這里簡直太美了。
利弊權衡下的貢嘎大環線變遷史

日達曼埡口,位于日烏且埡口一側,實際海拔略高于日烏且埡口,但有著無法超越的優勢。

1、90%忠于傳統大環線的路程,僅在接近埡口時改變了方向,所以此視角的風景幾乎沒有差別。

2、平緩的道路,沒有想長傳畢埡口的碎石坡,多是草甸路,讓徒步的難度降低了不少。

3、翻過埡口便能看到公里,意味著下山之后有車接送到村客棧,可以不用再煎熬的住一晚帳篷。

4、突發事件下撤的時間縮減了,形勢變得緩和。


利弊權衡下的貢嘎大環線變遷史

在取舍之間,我們舍棄了巴望海出山到草科的路程。舍棄了世外桃源一般的上中下子梅村、沖積河谷形成的巴望海及森林長廊、草科的烤雞和溫泉。有時候就是這樣。


四、仍然是未來的戶外天堂


早些年,墨汁在子梅埡口那張經典的照片,如今已經被淡忘,和走過貢嘎山峰的所有前輩一樣,我們都在老去,但貢嘎山,未來仍然是戶外的天堂。

利弊權衡下的貢嘎大環線變遷史

貢嘎主峰會有一批又一批的自由攀登者前往,金銀山、中山峰、龍山、朱山、朗格曼因、達多曼因、愛德嘉峰、嘉子峰、小貢嘎等等山峰也會有比任何時代更多的攀登者。冷嘎措、里說海子、貢嘎山脊線等等徒步線路也將以新的線路走向驢友圈。而關于戶外,才僅僅是山峰的一部分,高山植被帶、冰川、珍稀動植物、藏傳佛教文化、木雅藏族風情等等,都充滿了無限的魅力。
利弊權衡下的貢嘎大環線變遷史

貢嘎穿越領隊推薦:海子 1⃣️8⃣️7⃣️8⃣️0⃣️1⃣️9⃣️5⃣️5⃣️7⃣️3⃣️
1人 評分 查看全部評分
發表于 2025-3-24 16:23 2 只看該作者
要是配上軌跡圖對比就更好了
你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登錄 | 注冊 |
主站蜘蛛池模板: 满洲里市| 高清| 乌什县| 巴里| 军事| 青川县| 沐川县| 红河县| 宣恩县| 新干县| 阿荣旗| 郴州市| 洪雅县| 丹阳市| 宣恩县| 上林县| 文昌市| 英超| 临夏县| 七台河市| 余干县| 黑龙江省| 平舆县| 拉萨市| 青海省| 淮北市| 和平县| 威信县| 玉溪市| 凤山县| 海南省| 济阳县| 阿坝| 康马县| 永兴县| 万山特区| 绥中县| 霍林郭勒市| 于田县| 高平市| 嘉峪关市|